通辽:切换旗县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高起点谋划 高质量推进 全力实施节水增粮和肉牛高质量发展行动
[ 编辑:admin | 时间:2021-12-29 14:54:29 | 浏览:160次 ]
分享到:

为抢抓今冬明春窗口期,推动涉农重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早见成效。12月27日,农牧系统组织召开全市节水增粮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市节水增粮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玉米、肉牛是全市农牧业主导产业。抓好玉米、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肉类稳产保供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选择和重要保障,是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抓手。2022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牧系统将以玉米、肉牛两大产业为主战场,聚集人员力量,聚合项目资源,推动实现组织培训、重点环节、示范引领、要素投入、招商引资、防灾减灾等六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组织培训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培训计划。坚持需求导向,整合培训资源,围绕玉米、肉牛产业发展全环节、全过程,对基层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牧业经纪人等进行全员轮训,做到重点骨干全覆盖。二是优选培训师资。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行业学者开展高层次专题讲座。建立完善师资库,成立市级层面的专家指导团队。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培育一批本地技术明白人、农牧民讲师。在各旗县打造1个讲师团,开展田间教学、牧场教学,打通技术培训“最后一公里”。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在市、旗县、各苏木乡镇和重点项目村三个层面分别举办师资培训班、示范性技术骨干培训班、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等培训,分批次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员,重点围绕玉米精细整地、播种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综防、籽粒直收,肉牛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各旗县玉米、肉牛每个产业的本地专业讲师达到5名以上。四是确保培训实效。依托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农牧大讲堂、通辽玉米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科尔沁肉牛种业以及各示范合作社、示范基地、“通辽农牧业”手机APP、“三分钟农视”等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集中授课、课件展示、案例教学、典型介绍、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提升培训效果。针对改良员、防疫员、农牧业技术员、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牧场主、农机大户等,分行业建立微信学习群,保证教学覆盖面。在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以上培训,并长期坚持,推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

二、重点环节实现新突破。节水增粮方面,一是全面推广密植高产技术。将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作为我市提高玉米单产最主要的技术措施,在科区、开鲁、左中、奈曼、后旗为重点的浅埋滴灌区推广100万亩,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8个,技术示范展示点58个,力争到2025年实现密植高产技术全覆盖,实现全市玉米亩均单产提升200斤以上,总产增收40亿斤的目标。二是稳步推开玉米籽粒直收。逐步扩大籽粒直收面积,抓好产销衔接,借鉴推广粮食银行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打通我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解决2019年以来项目重叠、竣工未验收、没有上图入库、资金拨付率低等问题。快速推进新建工程,明年春播前完成2021年建设任务;提前做好2022年建设任务的群众动员、地块调整等工作,做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入使用。超前谋划2023年后768万亩管灌地块改造提升工程和近200万亩的“坡改梯”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到位后马上动工。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市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达到1000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达到200万亩。四是全程跟进技术服务。统一制定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手册、技术挂图、明白纸、模式图和系列短视频,强化宣传;加深同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在市级建立博士试验站,推动有条件的旗县建立分站,协同攻关;分层级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和技术指导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和有序推进。肉牛养殖方面,继续推进肉牛“八大体系”建设,加大肉牛养殖十大实用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肉牛标准化、精细化养殖水平。一是加快肉牛专用品种培育。依托科尔沁肉牛种业技术创新平台,整合种业资源和技术力量,紧抓品种和改良,加快科尔沁肉牛专用新品种培育,力争2025年培育出在生产上可用的专用肉牛新品种,提升我市肉牛品种的产肉性能、生长速度、牛肉品质和饲料转化率。二是增强良繁体系服务能力。加强冷配站点升级改造,更新设施设备,优化冻精区域规划布局和选种选配方案,推进北部牧区改良进程,加快实现牛冷配全覆盖。提高京缘公司冻精供给能力,在满足本地需求基础上扩大外销,推动良种变成产品、繁育成为产业。三是强化饲草料保障。坚持“种青贮、养黄牛”发展思路,引导养殖户特别是基础母牛养殖户发展青贮种植。建设完善青贮窖池,引导购置自走式、牵引式青贮机械,推广全株专用青贮品种,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保障粗饲料有效供给,形成“一亩青贮、两亩秸秆饲养一头基础母牛”的饲草料供给保障格局。2022年,力争全市青贮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四是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引导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母牛繁育场,实施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管理、精细化饲养,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引导扶持养殖企业新建或改建规模化育肥牛场,推广应用“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蒙”字标等标准化技术,开展深度育肥。五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强化防控措施,对散养肉牛实行春秋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严格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重点对牛口蹄疫、布病等疫病开展强制免疫,严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疫病传播。

三、示范引领实现新突破。一是培育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遴选一批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典型,扶持引导其率先应用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选树一批养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产业效益好的专业化养殖大户、养牛合作社,加大项目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倾斜力度,培育发展范例。确保每个苏木乡镇至少培育合作社典型1个,每个重点村培育种养大户典型2户以上。二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继续推进通辽玉米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指导旗县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在各苏木乡镇打造1处以上示范展示基地,在重点村建设示范展示点,形成示范效应。重点打造一批基础母牛超千头、超万头的专业村镇,育肥牛千头场、万头场,推广成熟做法、先进经验,以点带面、以点扩面,促进整体提高。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关键生产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总结经验,带动农民积极性。建立示范主体名册,对各类示范典型生产经营情况实行台账化动态管理,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四、要素投入实现新突破。一是强化项目整合。重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化肥减量增效、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扶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粮改饲、饲草料基地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肉牛种业建设、良种母牛补贴、育繁推一体化、肉牛产业集群、产业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小养殖场改造等节水增粮和肉牛高质量发展项目,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体现重点扶持,安排项目时切实向玉米、肉牛产业集中投放。同时建立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对节水增粮和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推动有力的旗县进行重点倾斜,对推进不力的旗县调减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二是强化金融支撑。主动沟通对接金融机构,牵头建立协同推进和信息共享机制,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产业规模、经营状况、信贷需求进行梳理汇总,为各金融机构放贷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协助金融机构全面开展信用嘎查村建设,加快“惠农e贷”“信用快贷”等线上信用贷款的推广应用。三是强化保险保障。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的保障作用和“农业保险 ”的金融撬动作用,扩大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完全收入保险试点投保面积,提高保险覆盖率。完善肉牛活体抵押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动产质押、保单融资等业务扩大规模,通过“肉牛保险 ”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肉牛产业。力争明年政策性肉牛保险投保头数达到60万头以上,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150亿元以上。

五、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一是广泛动员抓招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印制《农牧业招商手册》,将玉米和肉牛产业作为我市一产领域招商的重点,利用一切机会、调动一切资源推介通辽玉米和肉牛产业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目前,已签约3个项目,在谈6个。二是明确重点抓招商。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玉米方面重点围绕科区、开鲁等地工业园区引进精深加工企业、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综合利用企业,推动实现全株利用、“吃干榨净”。肉牛方面重点围绕规模化标准化育肥和精深加工环节,着力引进规模养殖、肉牛屠宰、牛肉深加工、牛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同时,积极推动科尔沁牛业、余粮畜业等龙头企业盘活重组,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合作、合并、购买或租赁等方式,盘活本地企业资源和闲置产能。三是强化保障抓招商。围绕玉米肥料生产、烘干储运、综合技术保障,肉牛饲料饲草加工储运、疫病防控、检验检疫、市场交易等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招商,如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技术需要的应用液体肥生产企业,肉牛疫病疫苗生产、疫病防控企业等服务保障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六、防灾减灾措施实现新突破。一是重视气象预警。与气象部门联动,密切关注,提前预警,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及时防灾减灾。二是提高设施农业大棚和养殖棚舍建设质量。重点推广在本次雪灾中毫发未损的建设结构和模式,引导种植养殖户提高抗灾设计标准、保障工程用料规格,科学建设、规范建设,避免再建设跨度大、坡度小、用料标准低的设施大棚。三是转变饲草收储方式。吸取因大雪覆盖导致大量秸秆不能及时打捆储运,造成粗饲料短缺的经验教训,组织倡导养殖户对机收后的秸秆进行大规模黄贮,推动“青贮 黄贮 干草”同步收储、科学收储,保障冬季粗饲料需求。四是防止“地趴粮”霉变。引导种粮户适度延长秋收时间,通过玉米站干,降低籽粒水分;推广建设简易实用的“粮栈子”,保证玉米通风堆放。逐步扩大玉米籽粒直收规模,加快玉米销售,减少“地趴粮”存储量,防止发生霉变。


上一篇: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习近平出席闭幕式
下一篇:河西街道:心系百姓“烦心事” 化解住房“办证难”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本市资讯更多>>
  • 奇·达楞太调研督导冬季供暖准备工作

    10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到中心城区调研督导冬季供暖准备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市住建局、科尔沁区、开发区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奇·达楞太强调,冬季供暖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身心冷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压实责任,打好“提前量”、做足“预备课”,确保本月15日如期供暖。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

    浏览量:74次发布时间:2023-10-23
  • ·扎鲁特旗:“三种课堂”模式激发主题教育活力
  • ·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换新颜 4352亩沙地新能源转换
  • ·通辽市科左中旗构建系统性治理体系 推动“双提高”“双减少
  • ·奈曼旗聚焦群众需求开辟便民服务新渠道
  • ·全区首创工程招标投标项目“秒”入场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
  • ·扎旗推出“云窗口”远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
  • ·通辽市审计局:聚焦乡村振兴审计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相关栏目